購物車 0

單方 純料 馬拉ok 水沉 細臥香

NT$ 300.00


單方 純料 馬拉ok 水沉 細臥香

300元/管/約20克裝

【製香沒說的事。壹】

淺談香煙不斷與角頭信仰

前幾天有香友提問,香煙不斷這件事,本來這個是後續寫完一些文章後再分享的,不過有人先問,那就來談談。

宗教祭祀中,有所謂的香煙不斷這個說法,不過所謂的不斷,有很多的解釋,有些人認為是週期,也就是固定時間,比如說每天一次,或是早晚各一次,有些人覺得是持續性的,比如說24小時都不間斷。

站在製香業者的立場,當然是永不間斷,這樣生意才會好啊,不過十幾年前末學即開始提倡精緻香文化,所以幾乎沒販售過24小時的環香,倒是之前推行手作香時,有套組教學製作自製的。

回到宗教典籍上的記載來說,分成兩個部分:

1.大型科儀與修法:

在宗教典籍中所說的,儀式進行時的燃香,屬於持續性的不間斷,也就是整個儀式進行中,都需要燃香,不僅如此,使用的份量還要多,這樣才能香煙騰騰上九霄,不過這部分有特殊意義,日後文章會再細談,至於使用的香品狀態,則以香粉類為主,可參與先前 #爇香 一文。

2.日常供養與個人修持:

這部分關係到文化歷史的演變,要細談的話,非常廣泛,在台灣近代這數十年來,一般人對於家中有供奉神聖,是非常普遍的,有神聖當然就要供香,然而所依循的,是廟宇的傳統,所以自然就出現了家中香煙不斷的習俗。

回到文化演變的觀點,中國歷史先不談,光是台灣近代史,早期台灣信仰,大多由先民移居台灣攜帶神像或香火肇發,在古時雕刻神像所費不貲,大部分的人都沒有這樣的財力,所以很多台灣的廟宇,開基主神大多是私人佛"落公",所謂的"落公"就是指由家族供奉,變成村莊聚落的共同供奉,再轉變為地方角頭廟宇,或公廟(境主廟),如 #小公園童養媳 一文中提到的 #大甲鎮瀾宮,在其廟宇歷史記載中,由林姓家族捐出供奉的天上聖母所形成。

另外一個是由地方共同成立,如 #浩天雨水媽 一文中的浩天宮,則是雍正元年(西元1722)年成立「媽祖會」,到了乾隆3年(1738) 由地方人士發起籌措資金興築土埆茅草小廟於陳厝庄。

上述這兩間聖母廟,都是中部海線的大公廟,轄區也都有五十三庄,眾人供奉的廟宇,香火當然鼎盛,要作到香煙不斷也不難,而且開放空間,也不怕煙薰。

回到近代,經濟發達後,家中要供奉神聖不再困難,甚而神明多到去廟裡還有不少低價結緣的神明可請奉,一般居家供奉的程序與儀式,大多比照廟宇,也就出現了居家香煙不斷的型態,然而隨著居家空間縮小,公寓成為常態後,這香品的品質就非常重要了。

事實上從前文提到的信仰演化,就可以得知,以前住家供奉私人神聖的非常少,自然香煙不斷的習俗,是從廟宇沿襲而來,而以末學來說,所謂的香煙不斷,應該稱為"香火不斷"更為理想達意,這部分也會有後續文章說明。

回到個人修持部分,在宗教自我修持中,典籍記載與第一點相同,香品使用上,依舊以香粉為主,但用量縮小,微煙為佳,自我修持的空間小,過大的煙量,反而悶滯,而且宗教用香,與一般香品也頗有不同,可參考粉專之前的專文介紹。

信仰一事,是人與神的對話,文化脈絡有史實可循,典籍可考,但香品用量與時間長短,還是要回歸到個人與供奉神聖的協調,最簡單的方式,便是擲筊請示,再者就是香品的選擇,使用品質好的香品,在小空間微量使用,依然能有一定的滯香性,大部分的案例,以提升品質來減少用量,神聖大多是欣然同意的,也不會造成信仰與家人的對立,是兩全其美的方法。